因形似狮子头,石山上长满桂花树而得名"桂园狮山"。山脚下有一颗千年古榕树拔地而起,参天敝日。据当地文献记载有3000多年历史。主树干围约15米,高10丈,树冠覆盖面积1亩多。山腰有待开发地下溶洞。溶洞以一条地下河贯穿,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,奇形怪状,组成美丽的图画。
历史文化
历史上的连南地域隶属几经变更,秦朝属长沙郡,汉朝属桂阳郡,三国、晋朝属始兴郡,唐朝、宋朝则属连州。元代改州为路,归连州路。至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,清朝政府开始兴建三江城,在城内设理瑶同知专理瑶务,隶属广州府,但行政区却分属连州、连山和阳山。民国时期,曾先后设瑶务处、连阳化瑶局、安化管理局,以管辖瑶族聚居区。“‘连南’一名,则是由当时连县(今连州,下同)县长曾粤珍提出的。”连南瑶族自治县文联主席成春告诉记者,民国24年(1935年),政府曾商议撤局改县,连县县长曾粤珍因此提出“连南”和“安化”两个县名。连阳瑶境设新县意见上呈民政厅审议,后因抗日战争爆发未能付诸实施,到了民国35年始置连南县,连南之名于此次出现。在当地,有“连南因处连县之南,故名”一说,但成春表示存疑:按地理分,连南在连县的西部,并非南方。因此,连南的名字由来似乎还未有定论。新中国成立后,连南县辖地也几经变换———1950年5月16日成立连南县人民政府,县府驻三江镇,辖瑶区。1953年1月25日连山、连南两县合并,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(县级),把原连县的三江地区和阳山的寨岗地区(含今寨南镇)划入自治区版图。1954年3月,原连山辖地划出,恢复连山县建置。1955年6月,连南瑶族自治区改称为连南瑶族自治县。
风土人情
名字排瑶男人一生中要四易名字:未婚时叫“贵”,养有子女后改叫“(读bia,上声)”,有了孙子后叫“公”,而死后则使用法名叫“法……郎”(法名生前确定去世之后使用)。而瑶族女人比男人还要多换一次。这么多名字,曾让的公安局民警很头疼。到1960年代以后,瑶族基本都使用汉化的名字。服饰瑶族服饰精致繁复,古代一直就有盘瓠后人“好五色斑衣”的说法。瑶族服饰分有头饰、胸饰、背被、腰饰、绑腿,还有精美的银饰佩挂,喜欢红、黑、蓝、绿、白等颜色。在服饰中为精美的部分莫过于锦绣,图案不仅有花、鸟、鱼、虫,还有生肖动物、日、月、星、云……有的还记载了本民族的历史、人物。节庆瑶族节庆活动丰富,较独特的有开耕节、起愿节、牛王节、尝新节、开唱节、老君节、盘古王节、耍歌堂、还盘王愿等。饮食瑶族以大米为主要粮食,特色美食有糍粑、竹筒饭、火烟肉等;瑶族同胞喝酒前先洒几点下地,叫声“阿公饮酒”,以示崇敬先人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开放:8:00-17:00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